编者按:7月29日,中国教育网报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实践队,围绕“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主题,在革命老区福建龙岩武平、江西赣州寻乌、广东梅州蕉岭3省3县14个实践点开展精准化、专业化实践探索,将思政课堂扎根基层沃土,以专业赋能革命老区发展。原文转载如下。
原文:
近日,福建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实践队,围绕“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主题,在革命老区福建龙岩武平、江西赣州寻乌、广东梅州蕉岭3省3县14个实践点开展精准化、专业化实践探索,将思政课堂扎根基层沃土,以专业赋能革命老区发展。
在与武平团县委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签署仪式上,福建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旭东博士说:“大学生不但要学会在校园里学习理论知识,读懂书本这种‘有字之书’,更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读懂社会这部‘无字之书’,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今年暑期,福建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实践队安排6名思政课专任教师为学生进行指导。其间,思政课教师跟随实践队员们深入一线,结合实践场景为学生们讲授粤闽赣边界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的深厚底蕴,开展乡村生产和文化宣讲,把思政课上到了田野里和社区中。
“暑期社会实践是让学生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国情省情县情的宝贵时机,一定要让学生们学会思考:老区的红色文化底蕴是如何形成的?大学生能为县域发展做些什么?”带着这些思考,实践队员们完成了宣传视频拍摄、文化理论宣讲、实践报告撰写等多项实践活动。
学生代表林云志和连雅婷合作拍摄了多个以老区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视频作品。林云志说:“我们将通过多种平台宣传视频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革命老区县域发展的喜人面貌。”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按教研室组建师生专项实践分队,探索‘教研室精准对接—师生深度参与—成果多元转化’模式,切实将理论力量转化为推动县域发展。”福建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亮元说,今后将聚焦“理论落地”与“实践反哺”双轨并行,进一步探索“高校智库+地方实践”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教育实践品牌。
原文链接:
中国教育新闻网: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507/t20250729_2111374680.html
学习强国: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578855458636804500&item_id=11578855458636804500&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753859603329&showmenu=false&ref_read_id=4caac649-ec71-4bd4-ad79-cae9b35ce362_1753882299133&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